CTPECC Issue paper: 台灣與亞太地區的AI治理

本季Issue Paper聚焦探討台灣與亞太地區人工智慧(AI)治理的發展趨勢,分析AI如何影響經濟、產業和社會,並強調政府在技術推動與風險管控上的挑戰與對策。以下為本季內容節錄重點:

 

1.     台灣的AI治理

  • 台灣政府的 AI 治理四重角色:使用者、監管者、促進者與領導者。
  • 使用者:運用 AI 提升交通管理、公共運輸、違規偵測等公共服務效率。
  • 監管者:制定 「行政機關生成式 AI 使用指引」,確保 AI 應用 透明、安全,保護資料隱私。
  • 促進者與領導者:

-        推動「大南方新矽谷方案」,促進 AI 產業發展與供應鏈整合。

-        培育AI人才: 國科會、教育部支持AI研究與課程。

-        發展台灣可信任生成式AI對話引擎(TAIDE),打造符合台灣語境的生成式 AI 技術。

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,各國在隱私保護與數據治理標準上存在差異,影響全球 AI 合作與監管整合。此外,假資訊、詐騙與隱私侵犯等風險,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。因此文章也強調政府應制定AI產業規範與治理政策,確保技術發展符合社會需求。

 

2.     亞太地區的AI政策發展

AI已然成為全球競爭的戰略資,影響經濟發展、軍事安全、國際政治等,各國積極投入AI研究與應用。而本文針對亞太國家AI政策進行介紹:

  • 韓國:成立國家AI委員會,擴大AI計算基礎設施,促進私營投資。
  • 新加坡:投資10億新幣(約230億台幣)於AI研究與人才發展。
  • 台灣:推動「AI行動計畫」,強化半導體與AI的結合,促進產業應用。
  • 馬來西亞:成立國家AI辦公室,進行政策規劃、監管與技術研發。

 

 

除此之外,本期也探討全球的AI競爭以及AI安全與國際合作,關注透明監管、倫理研究以及技術安全,確保AI為人類帶來正面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