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EC最新發表的政策報告指出,數位時代下的服務貿易正迎來快速成長,尤其是以人工智慧(AI)為核心驅動的可數位交付服務。隨著數位化與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,APEC經濟體面臨轉型契機,也需正視競爭政策與技術標準制定的關鍵挑戰。
這份由APEC經濟委員會(EC)與服務業小組(GOS)共同製作的報告中,總結了2024年12月舉行的聯合工作坊成果,聚焦在服務業結構改革、AI影響、數位貿易障礙及跨境合作等議題。報告指出,數位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服務業主流趨勢,APEC各經濟體應以改革加速數位轉型與區域一體化。
數位服務貿易成長迅速,AI帶來轉型動能
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數據,2023年全球可數位交付服務出口總值達4.25兆美元,較2014年幾乎倍增。在APEC地區,此類服務在總服務出口中佔比已由42%成長至54%,成為區域經濟中的重要支柱。
報告顯示,AI技術特別對資訊密集型產業帶來深遠影響,包括會計、法律、設計、程式開發、金融分析等服務皆受益於AI導入所帶來的效率提升與創新應用。AI亦擴展了可貿易服務的範疇,創造出例如AI提示工程、個人化醫療、合成媒體等全新服務型態,並模糊了傳統產業界線與地理供應界限。
貿易障礙與規範差異成成長瓶頸
儘管數位服務貿易潛力巨大,報告也警示,政策障礙與規範不一致仍然構成發展瓶頸。根據OECD研究,超過三分之一的服務貿易限制來自於競爭障礙與透明度不足。此外,不同經濟體在數據流通、網路基礎建設、隱私法規等方面的政策分歧,亦加重企業合規層面的負擔並抑制了跨境投資。
報告指出,亞太地區在過去十年間數位服務貿易限制指數(Digital Services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, DSTRI)上升28%,顯示部分經濟體的規範朝向更嚴格的數據控制與資料在地化要求,與美洲地區放寬限制的趨勢形成對比。這不僅妨礙企業進軍區域市場,也降低了中小企業採用AI與雲端技術的可能性。
競爭政策與技術標準之改變
面對數位平台與AI驅動經濟的崛起,傳統競爭政策亦需更新。專家建議,APEC應發展具彈性、原則導向的新競爭政策,平衡創新誘因與防止壟斷的需求,並鼓勵各經濟體分享政策實作經驗,形成亞太地區數位治理的合作典範。
數位服務貿易的推進,也進一步呼喚更高程度的技術標準協調。報告強調,服務標準化難度高於商品,但數位化進程已迫使服務必須實現可驗證、可互通的技術準則。AI應用如醫療診斷、金融信用分析、物流路徑規劃等領域,正逐步建立國際透明度與安全性的共同標準。
不過,報告也提醒過度或過早標準化可能有抑制創新的可能,尤其在AI公平性與可解釋性仍具爭議的領域中,各國應保留政策彈性。
APEC作為政策協調與能力建構平台
報告最終呼籲,APEC可透過建立多邊對話機制、促進產官學合作、整合既有政策工具,如《APEC服務業競爭力路徑圖》(APEC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 Roadmap, ASCR),持續引領亞太區域在數位服務貿易、監管標準與競爭政策上的政策創新與制度建構。
未來工作項目可能包括,召開公私部門對話會議、推動AI、評估貿易成本模型與服務貿易環境指數,以及協助成員經濟體進行能力建構與政策調適。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