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化環境廣告宣稱誠信的標準、工具與實務指引

APEC貿易暨投資委員會(CTI)於20256月發布一份具指標性的政策報告「強化環境廣告宣稱誠信的標準、工具與實務指引」 (Standards, Tools, and Best Practices to Promote Integrity in Environmental Claims in Advertising),針對各經濟體如何規範綠色廣告、打擊漂綠(greenwashing)現象,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與國際比較,冀望在公平競爭、消費者保護與氣候治理之間取得平衡。

該報告由加拿大與秘魯政府共同推動,並由渥太華大學與多倫多都會大學學者聯合撰寫,提供秘魯國家公平競爭及智慧財產權保護機構(INDECOPI)政策參考,亦意在支持APEC成員經濟體推動綠色廣告誠信治理。

廣告誠信為綠色轉型核心

報告指出,「漂綠」已成全球永續發展與消費者信任的重大挑戰,無論是模糊標語,如「環保」、「自然」,或未經查證的標章濫用,均可能誤導消費者、破壞真正努力實踐永續的企業信譽。報告強調,環境主張必須透明、具體、可驗證,並考量產品的全生命週期,避免片面宣傳。

此外,報告特別強調環境主張與性別、平等和社會共融(gender,

equality, social inclusionGESI)的交織性,指出婦女與弱勢族群常因環境傷害承受更大風險,因此環保數據與廣告策略應更具包容性,並考量不同社經背景消費者的理解與選擇能力。

國際法規案例與比較

報告涵蓋加拿大、美國、澳洲、英國、智利及歐盟等多國法規,並分析特定產業,如化妝品、清潔用品、快時尚、資源採礦之漂綠風險。

以加拿大為例,2024年起修法明定環境主張須有「適當且充分的測試或證據」支持,違者不僅政府可提起訴訟,民間團體亦得訴諸司法。美國則依聯邦貿易委員會(FTC)之相關法律運作,輔以《綠色指南》(Green Guides)進行自我規範與行政指導。

另,歐盟目前主要依據《不公平商業行為指令》(2005/29/EC),並於2024年通過《消費者賦權綠色轉型指令》,未來將禁止無定義之環保標語如「碳中和」,並規定所有環境聲明需通過第三方驗證,同時亦禁止使用自創標章或無法追溯之認證標誌。

建議多方行動 推動制度化改革

在政策建議方面,報告分別針對政府、企業與消費者提出措施,包括:

消費者層面:推動識別漂綠的宣導活動、設立投訴平台與公開漂綠案例資料庫。

企業層面:發展產業指引、實施廣告預先審查制度,並強化員工培訓。

政府層面:建立官方環保標章、定期審查廣告,同時推動法規制定或修法。

報告亦建議APEC各經濟體可參考秘魯國家公平競爭及智慧財產權保護機構(INDECOPI)已展開的指引與社群活動,例如YouTube節目、社群媒體推廣運動,擴大民眾參與綠色廣告治理。

結語:從標準到實踐,重建信任

報告最後強調,推動廣告誠信不僅有助保護消費者權益與公平競爭,更關係到全球對永續轉型的信任基礎。透過法規制定、透明資訊揭露與跨國合作,各經濟體可共同打造一個更具誠信、包容與綠色的市場環境。

圖片來源:APEC官網

 

參考資料:

https://www.apec.org/publications/2025/06/standards--tools--and-best-practices-to-promote-integrity-in-environmental-claims-in-advertising